资源中心

技术相关

首页>资源中心>技术相关

电炉炉顶耐火材料技术解析:工况、演进与性能优化策略

日期:2025-08-05 浏览:0

电炉炉顶耐火材料技术解析:工况、演进与性能优化策略

电弧炉(EAF)的炉盖,尤其是带有电极孔的中心三角区,是整个炼钢系统中服役环境最为严苛的区域之一。它并非一个静态的炉顶,而是一个需要移动、承受极端热负荷与物理化学侵蚀的动态部件。深入理解其工作条件、损毁机理,并在此基础上探究耐火材料的演进路径与性能优化策略,对于提升炉龄、降低成本、保障生产安全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。

一、炉盖耐火材料面临的复合式挑战

电炉炉盖,特别是小炉盖(三角区),在使用过程中受到来自多个维度的耦合作用,其损毁是一个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。

1. 极端热辐射与剧烈温变

  • 电弧高温辐射:电弧温度可高达3000°C以上,其强烈的热辐射直接炙烤炉盖工作面,造成材料的熔融和损耗。在冶炼的起弧阶段,电弧暴露于炉料之上,距离炉顶最近,辐射效应最强。这也是为何钢厂操作规程中,往往要求在起弧和“穿井”阶段精细调控电弧功率与长度,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保护脆弱的炉盖。
  • 急冷急热:从电弧加热到出钢,再到炉盖旋转至炉外进行装料,这个循环过程使炉盖材料反复经历剧烈的温度梯度变化。这种热冲击诱发材料内部产生巨大的热应力,是导致工作面开裂、剥落的主要驱动力。

2. 化学与物理的持续侵蚀

  • 化学侵蚀:钢水与炉渣的喷溅物附着在炉盖工作面上,其中的酸性物质(如铁水中Si、S氧化后生成的SiO2等)与耐火材料发生化学反应,渗透至材料内部形成变质层。该变质层在温度骤变时因热应力不匹配而剥落,暴露出新的工作面,继而开始新一轮的侵蚀-剥落循环。将熔池液面与炉盖工作面的距离维持在1.5米以上,是减缓这种侵蚀的有效措施之一。
  • 高速气流冲刷:除尘系统产生的强大抽力,会形成高速含尘气流,对炉盖工作面,尤其是电极孔周边,造成持续的物理磨损。若抽力不足,烟气和火焰便会从电极孔间隙逸出,加剧冲刷,导致电极孔的异常扩大。

3. 操作与结构因素的叠加影响

  • 泡沫渣技术水平:成熟的泡沫渣技术是保护炉盖的关键。良好的泡沫渣能有效覆盖电弧,不仅提升了热效率,更重要的是显著降低了弧光对炉顶的直接辐射,其稳定性和覆盖率直接关联到炉盖寿命。
  • 水冷系统与维护:电极喷淋水能有效降低电极孔周围温度,抑制高温熔损。然而,可更换水冷圈的漏水问题却是一大隐患。即便少量漏水被迅速气化抽走,严重时可能导致爆炸风险。为处理漏水而频繁吊下炉盖进行焊补,会使炉衬变质层遭受致命的急冷急热,导致寿命锐减。某种意义上,杜绝水冷圈漏水,是延长炉盖寿命的首要保障。
  • 炉盖结构设计:平顶结构炉盖的电极孔之间“筋”的部分在自重下易开裂,失去支撑后容易松动塌落。相比之下,拱顶结构则能利用自重将裂缝挤紧,具备更好的结构自锁紧能力和整体稳定性,从而延长了使用寿命。

二、炉盖用耐火材料的性能要求与技术演进

面对上述苛刻工况,理想的炉盖用耐火材料必须具备三大核心性能:优异的抗热震性以抵御温度剧变,良好的抗渣性以抵抗化学侵蚀,以及卓越的结构整体性以防止开裂塌落。整个炉盖耐火材料的发展史,就是一部围绕这三大目标不断探索的历程。

技术路径大致经历了从砖砌,到预制件,再到整体浇注的演进:

  • 早期阶段:从硅砖到高铝砖 最初电炉炉顶普遍采用硅砖砌筑。自20世纪60年代末起,高铝质材料因其更高的耐火度、更强的抗侵蚀性以及更优的抗热震性,逐步取代硅砖,并被长期应用。行业标准(如YB/T 5017—2000)为高铝砖的性能提供了基准。

表1:炼钢电炉炉顶用高铝砖的理化指标(YB/T 5017—2000)

项目 指标
DL-80 DL-75 BDL-80 BDL-75
w(Al2O3) (不小于)/% 80 75 80 75
耐火度 (不低于)/°C 1780 1780
0.2MPa 荷重软化开始温度 (不低于)/°C 1530 1520 1530 1520
重烧线变化 (1500°C×2h)/% 0.2~0.4
显气孔率/% 炉顶砖(不大于) 19 18
拱角砖(不大于) 21 20
常温耐压强度 (不小于)/MPa 75 65 60 55
抗热震性 (1100°C,水冷) (不小于)/次 提供数据 8
  • 发展阶段:预制件与整体浇注料的兴起 到了20世纪90年代,随着全水冷炉顶技术的普及,为了缩短停炉维修时间、减轻工人劳动强度,在三角区采用高铝质或刚玉质耐火浇注料整体预制的炉盖成为主流。这些预制件通常会添加钢纤维以增强韧性。对于未采用水冷炉顶的钢厂,则仍有采用磷酸盐结合的高铝砖砌筑。这一时期,材料形态从砖块发展到预制块(三角形或环形),材质也从高铝质扩展到刚玉质。

  • 当前趋势:高性能整体浇注料 目前,整体浇注料炉盖被视为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。其材质通常为含氧化铬的超低水泥高铝质浇注料,并复合不锈钢纤维。这种材料方案提供了更好的整体性与施工便利性。

表2:几种电炉炉盖用浇注料的理化指标

项目 刚玉质 铬刚玉质 高铝质 莫来石质
1 2 1 2
化学组成 (质量分数) /% Al2O3 >93 97.4 >92 >63 88.0 >90
Cr2O3 3~5 2.00 (Al2O3+SiO2)
CaO <1.2 1.74 <1.2 2.78
常温耐压强度 /MPa 110°C, 24h >60 29.6 >60 >40 29.4~41 >45
1500°C, 3h 68.3 >70 >75
1550°C, 3h <100 >110 42.0~56.0
抗折强度 /MPa 110°C, 24h >6 7.1 >6 >4.0 6.6~10.3 >4.0
1500°C, 3h >6.0 >7.0
1550°C, 3h <12.3 19.4 >12.3 24~32
线变化率 /% 1500°C, 3h -0.52 ±0.5 ±0.5
1550°C, 3h ±0.5 ±0.6 -0.65~2.50
体积密度 /g·cm-3 110°C, 24h 3.15~3.20 3.15~3.20 2.73~2.79 2.5~2.6

三、浇注料性能优化的核心工艺措施

要获得高性能的炉盖浇注料,需要在材料配方设计上进行系统性的优化。这不仅仅是选择原料,更是对材料内部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能的精密调控。

  1. 选用高品质原料:采用高纯度、低杂质、高温体积稳定性好的骨料和粉料是基础。这直接决定了浇注料的高温稳定性和抗侵蚀能力。

  2. 严控CaO含量:尽量减少水泥(即CaO的主要来源)的用量。CaO含量的增加会在高温下生成大量液相,严重削弱材料的高温性能。这是低水泥、超低水泥浇注料技术的核心。

  3. 引入α-Al2O3微粉:添加适量的α-Al2O3,它能与体系中的CaO反应生成铝酸钙(CA、CA2),产生适度体积膨胀,以补偿材料在脱水和晶型转变过程中产生的收缩,从而提升中温强度。

  4. 添加烧结剂:引入少量软质黏土等作为烧结助剂,可以促进材料在高温下形成陶瓷结合,提高烧后强度和致密度。

  5. 利用膨胀剂:加入蓝晶石等原料,其在高温下会发生莫来石化反应,伴随体积膨胀,可有效抵消烧结收缩,改善材料的整体体积稳定性。

  6. 复合耐热钢纤维:加入不锈钢纤维是提高材料韧性和抗热震性的关键手段。纤维的引入能有效抑制裂纹的扩展,减少结构性剥落的发生。

  7. 添加防爆剂:为确保浇注料在烘烤过程中水分能顺利排出,避免产生蒸汽压而导致炸裂,添加适量的防爆剂至关重要。

这些优化措施环环相扣,从原料选择到微观反应控制,再到宏观结构增强,共同构成了高性能浇注料的配方技术体系。每项指标的精确控制与最终性能的达成,都离不开严谨的实验验证与分析。因此,对浇注料进行全面的物理化学性能评估,如耐压抗折强度、线变化率、抗热震性等测试,是材料研发和质量控制中不可或缺的环节。这正是专业检测实验室的核心价值所在。

精工博研测试技术(河南)有限公司(原郑州三磨所国家磨料磨具质量检验检测中心),央企,国字头检测机构,专业的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,专业检测耐火材料物理化学性能,可靠准确。欢迎沟通交流,电话19939716636

关于我们
CMA资质认定证书
CMA资质认定证书
CNAS资质证书(中文)
CNAS资质证书(中文)
CNAS资质证书(英文)
CNAS资质证书(英文)
CML证书
CML证书
液相色谱仪
液相色谱仪
智能型台式镜向光泽度仪
智能型台式镜向光泽度仪
跌落试验机
跌落试验机
高精度智能电子拉力试验机
高精度智能电子拉力试验机
落镖冲击试验仪
落镖冲击试验仪
​水蒸气透过率仪
​水蒸气透过率仪
报告查询
联系电话
0371-67646483
微信
微信公众号
在线客服
返回顶部
首页 检测领域 服务项目 咨询报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