铝,作为产量与应用范围均居首位的有色金属,其工业生产对耐火材料的消耗量甚至超过了铜、铅、锌等主要有色金属的总和。因此,针对铝工业,特别是铝及铝合金熔解炉开发新型耐火材料,是整个耐火材料领域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。本文将聚焦于铝熔解炉用耐火材料,深入剖析其在严苛环境下的损毁机理,并系统梳理当前主流的材料设计策略与技术路径。
铝的生产链条主要包含三大环节:粗炼、精炼与再熔。
图1 铝的生产(粗炼部分)
图2 铝的生产(精炼部分)
图3 铝的生产(再熔部分)
这三个环节均离不开耐火材料的支撑,但由于工艺条件各异,对耐火材料性能的要求和其损毁机制也存在显著差异。随着熔解炉向大型化、高效率方向发展,对炉衬材料的抗侵蚀、抗污染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。
与钢铁冶炼动辄1600°C以上的高温相比,铝熔解炉的操作温度通常在800-1000°C之间,看似温和。然而,这种“低温”环境下的化学侵蚀却异常剧烈,其核心挑战源于熔融铝液的独特性质。
2Al + 3/2 SiO₂ = Al₂O₃ + 3/2 Si
2Al + Fe₂O₃ = Al₂O₃ + 2Fe
3Mg + Al₂O₃ = 3MgO + 2Al
2Mg(g) + O₂ = 2MgO
MgO + Al₂O₃ = MgO·Al₂O₃
这些反应伴随着显著的体积膨胀,导致耐火材料结构疏松,强度下降。在这些因素中,铝液的渗透是导致炉衬快速损毁的始作俑者和关键推手。一旦铝液渗入,会形成一个物理化学性质与原始材料截然不同的“变质层”。该变质层疏松多孔,极易被流动的铝液冲刷带走。更致命的是,变质层与未渗透的原质层在热膨胀系数、弹性模量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。在炉温波动的工况下,层间界面会产生巨大的热应力,催生平行于加热面的裂纹。随着热循环次数增加,裂纹扩展,最终导致大块材料剥落,即结构剥落。这一过程循环往复,极大地加速了炉衬的损毁。
面对铝液的强力渗透与侵蚀,耐火材料的设计思路必须从源头——即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化学组分入手,构建有效的防御体系。
既然渗透是问题的根源,那么最直接的思路就是堵住渗透通道。研究表明,铝液的渗透存在一个临界气孔直径,大约为0.5μm。当耐火材料的平均孔径小于此值时,铝液的毛细渗透作用将受到极大抑制。
基于此,高铝质(SiO2-Al2O3系)耐火材料成为首选。虽然铝对SiO2有很强的还原性,但通过提高Al2O3的含量(如选用刚玉质或优质铝矾土质原料),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可被反应的组分。更重要的是,通过优化颗粒级配、引入微粉乃至超细粉,并采用高压成型等工艺,可以制造出气孔率低、透气度小、平均孔径远小于0.5μm的致密结构。这种物理上的“铜墙铁壁”是抵抗铝液渗透的第一道,也是最基础的一道防线。
在致密化结构的基础上,通过在材料中引入特定的功能添加剂,可以进一步提升其抗侵蚀能力。这些添加剂的作用机理各不相同,大致可分为两类。
这类添加剂的核心作用是降低熔融铝液对耐火材料的润湿性,使其难以附着和渗透。
硼化物体系 (Al2O3-B2O3):向高铝质材料中添加9Al2O3·2B2O3(硼酸铝)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。从Al2O3-B2O3系相图(图4)可以看出,9Al2O3·2B2O3自身熔点高达1965°C,与Al2O3的共熔点也维持在1952°C的高位,保证了材料的耐火性能。研究证实,当其添加量超过3%(通常为8%左右)时,便能有效抑制铝液的附着与渗透,同时减少对铝液的污染。
图4 Al2O3-B2O3系相图
钛酸铝体系 (Al2O3-TiO2):钛酸铝(Al2O3·TiO2)对铝、铜、铅、锌等多种有色金属熔体均表现出优异的不润湿性。其熔点为1860°C,与Al2O3的共熔温度也高达1840°C。该材料还兼具线膨胀系数极小(0.5 × 10-6 K-1)、抗热震性好、热导率低等优点,已被成功应用于保温炉到铸模之间的流槽、连接环等部件。不过,传统Al2O3·TiO2材料在800°C以上存在分解不稳定的问题,这主要是由于Ti4+扩散慢导致反应不完全所致。通过加入Fe2O3、La2O3、MgO等微量添加物促进反应,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。
与抗润湿剂不同,这类添加剂会主动与渗入的少量铝液或合金元素反应,在材料表面或渗透前沿形成一层新的、致密的反应产物,从而阻止后续熔体的侵入。
图5 金属铝对不同添加剂浇注料坩埚的侵蚀和渗透面积比较
图6 铝合金对不同添加剂浇注料坩埚的侵蚀和渗透面积比较
如图5和图6所示的对比实验清晰地揭示了不同添加剂的效果。
这些复杂的渗透-反应-剥落机制,以及新材料体系的研发与性能评估,都离不开精密的微观结构表征和物相分析。准确判断材料的孔径分布、物相组成以及与熔体反应后的界面形貌,是进行材料失效分析和质量控制的关键。 精工博研测试技术(河南)有限公司(原郑州三磨所国家磨料磨具质量检验检测中心),央企,国字头检测机构,专业的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,专业检测耐火材料性能检测,可靠准确。欢迎沟通交流,电话19939716636
传统的耐火材料,即使添加了抗润湿剂(如氟石、重晶石),在炉子意外过热时,这些低温助剂反而可能加速材料的蚀损。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,一种以铝酸钙为骨料和结合剂的全新体系应运而生。
CaO-Al2O3二元相图(图7)是理解这一体系的钥匙。该系统极其有趣:
图7 CaO-Al2O3 二元相图
图8 低水泥刚玉质浇注料中交织的CA6片状晶体结构
基于对相图的深刻理解,研究者开发了以**铝酸钙骨料(CAA)和铝酸钙水泥(CAC)**为主要构成的CAA质浇注料。CAA骨料本身通过熔融法制备,其显气孔率几乎为零,主要矿物相为熔点1600°C的CA。
这种材料的颠覆性在于,它从根本上解决了渗透问题。对比试验清晰地表明:
CAA质材料几乎不被铝液渗透,因此也就不会发生因渗透导致的变质和结构剥落。更重要的是,不添加任何抗润湿剂的CAA低水泥浇注料,其抗渗透性已与添加了BaSO4的传统高铝浇注料相当,而其使用温度上限可达1350°C,为炉子运行提供了极大的安全冗余,无惧过热风险。
可以说,以CAA为骨料、CAC为结合剂的铝酸钙质浇注料,凭借其固有的化学惰性和致密结构,为铝熔炼炉提供了一种近乎完美的内衬解决方案。其优异的性能甚至还拓展到了石化领域,表现出优良的抗CO侵蚀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