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运载火箭、导弹、卫星等航天器的精密结构中,有色金属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。铝合金、钛合金等轻质高强材料因其优异的耐蚀性、化学稳定性以及与推进剂的良好相容性,被广泛用于制造燃料贮箱和各类压力容器。而铜合金、镍等材料则凭借其出色的导热性,成为高能火箭发动机推力室的关键材料。
然而,这些高性能材料的制造过程——从冶炼、锻轧到焊接、热处理——本身就充满了挑战。钛、铝合金极易在制造环节中产生偏析、氧化等组织缺陷,以及气孔、夹渣、裂纹等工艺缺陷。对于采用电铸工艺的推力室,电铸镍层与基体之间若即若离的“脱粘”或“针孔”,更是潜藏的巨大风险。因此,为了确保航天产品的绝对可靠,一套贯穿从原材料到成品的、100%覆盖的无损检测(NDT)体系,便构成了质量控制的核心。这套体系涵盖了超声、射线、渗透、声发射、泄漏、目视乃至激光全息等多种技术手段。
当需要探查材料内部的完整性时,超声波检测往往是首选方案。它主要用于钛合金和铝合金锻材与板材的入厂复检。
方法的选择与材料的形态息息相关。对于较厚的锻件,通常采用直探头纵波脉冲反射法;而对于厚度小于 5mm 的薄壁轧制板材,则更适合采用兰姆波进行检测,以获得更好的覆盖率和灵敏度。
在具体操作上,探头的选择和耦合方式是关键:
无论采用何种方法,扫查速度都必须以能够稳定分辨对比试块中的标准平底孔为上限。同时,系统的本底噪声电平必须控制在参考反射波高度的70%以下,否则整个检测流程必须重新评估,这是确保检测可靠性的硬性规定。
射线检测,尤其是X射线检测,是探查有色金属锻件和焊缝缺陷的利器。钛合金锻件中可能存在形状不规则、随机分布的高密度难熔金属夹杂,X射线能够很好地将其识别出来。若要探查更微小的夹杂或孔洞,则可以动用微焦点X射线技术(焦点尺寸5~15μm),它能将缺陷图像放大数十甚至上百倍,分辨力高达4~5线对/mm。不过,目前锻件的X射线检测已从必检项调整为视情采用。
对于壁厚较薄的有色金属压力容器,其焊缝的质量状况几乎完全依赖射线检测来把关。透照方式的选择取决于容器的几何尺寸:
通过射线底片,经验丰富的检测工程师可以像阅读CT片一样,识别出各种缺陷。
表1:焊缝射线检测中的主要缺陷及其影像特征
缺陷类型 | 产生原因 | 常见缺陷 | 影像的主要特点 |
---|---|---|---|
熔合不良 | 焊接工艺参数不当或操作失误 | 未焊透 | 位于焊缝中心的、轮廓清晰的直暗线 |
未熔合 | 轮廓模糊的宽线条影像,黑度较小 | ||
裂纹 | 焊接应力或拘束应力过大 | 纵向裂纹 | 沿焊缝方向的细暗线 |
横向裂纹 | 垂直于焊缝的暗线 | ||
弧坑裂纹 | 从弧坑中心辐射出的星状暗线 | ||
气孔 | 熔池中的气体未能逸出 | 孤立气孔 | 孤立的圆形或条形暗斑 |
密集气孔 | 成群分布的密集点状暗斑 | ||
链状气孔 | 沿焊缝线性分布的点状暗斑 | ||
虫孔 | 呈人字形规则排列的蠕虫状暗斑 | ||
夹杂物 | 焊缝中残留的非金属物质 | 夹钨 | 黑度远低于母材(常呈亮白色)的点状影像 |
点状夹渣 | 点状暗斑 | ||
密集夹渣 | 密集分布的点状暗斑 | ||
条状夹渣 | 沿焊缝分布的条形暗斑 | ||
成形不良 | 焊接工艺或操作不良 | 咬边 | 沿焊缝边缘分布的条形暗斑 |
烧穿 | 低黑度圆环包围着中心高黑度的暗斑 |
由于有色金属不具备铁磁性,磁粉检测在此无用武之地,因此表面开口缺陷的检测重任便落在了渗透检测肩上。对于贮存航天燃料的压力容器,渗透剂的选择尤为苛刻,它不仅要满足检测规范,还必须与未来的燃料介质化学相容。为此,行业内研制了专用的BC-1型着色探伤剂系列产品(包含渗透剂、清洗剂和显像剂),它同样适用于其他铝合金容器的检测。施加方式灵活,可根据设备条件和探伤环境,在内表面采用刷涂,外表面则可刷涂或喷涂。
目视检测是最基础,也是最直接的检测手段。借助放大镜或工业内窥镜,可以直接观察容器内外表面焊缝的成形质量。在钛合金气瓶和铝合金贮箱焊接完成后,VT被广泛用于检查焊缝内表面的未焊透、飞溅、因材料偏析引起的变色等宏观缺陷。现代内窥镜的视频和测量功能,还能对发现的缺陷进行拍照存档和尺寸标定。
在钛合金容器的研制中,曾出现过因“脆性亮带”这类常规NDT难以检出的组织缺陷,导致容器在液压验收试验中发生低压破坏的棘手问题。声发射检测(AE)技术的引入,正是为了攻克这一难题。它的独特之处在于,它能“听”到材料在受载时内部缺陷萌生或扩展时发出的微弱声波。
铝合金塑性好,在断裂前表现为“贫声”特性,只有当材料接近屈服时,声发射信号的频度和幅度才会显著增加。然而,一旦存在严重的焊接缺陷(如脆性夹杂),其在受载下的开裂和扩展会产生强烈的、高幅度的声发射信号。这为评价铝合金容器的质量状态提供了清晰的数据依据。其结果评判同样综合声发射幅度、振铃计数率和保压特性,并参考声源定位,分为三级,Ⅲ级拒收。
要准确判读声发射信号,对加载控制、传感器布置和数据分析算法都有极高要求。这正是专业检测实验室的核心价值所在。 精工博研测试技术(河南)有限公司(原郑州三磨所国家磨料磨具质量检验检测中心),央企,国字头检测机构,专业的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,专业检测有色金属无损检测,可靠准确。欢迎沟通交流,电话19939716636
液压强度试验之后,泄漏检测是所有压力容器必须通过的又一道关卡。根据泄漏率要求,气泡法和氦质谱检漏法是两大主流技术。
对于一些采用电铸成形工艺的压力容器,电铸层与基体材料的结合质量至关重要。其界面间隙极小,可能形成“紧贴型”缺陷,常规无损检测方法往往束手无策。此时,激光全息检测便展现出其独特优势。
这项技术的灵敏度与缺陷的形状、深度、材料物理性质及施加载荷均有关系。一个普遍规律是:缺陷越宽、其上方的表皮越薄,就越容易被检测到。
图1:电铸试板预制缺陷的激光全息干涉图像,图中“牛眼斑”清晰地指示了脱粘缺陷的位置。
如图1所示,在施加微小载荷(如热载荷或声载荷)后,有缺陷区域的表面会产生与完好区域不同的微米级变形,这种变形被激光干涉条纹以“牛眼斑”的形式放大并可视化,从而精准地定位出常规方法难以发现的脱粘缺陷。